1 2 3 4 5

幼儿园优质课教学实录:数羊群(二)

 三、教师引导幼儿反思图片、动作策略对学习歌曲的作用。
    1、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记得每只羊在干什么的?
    幼:月亮姐姐。
    师:我们数羊群的时候,是看着什么来数的呢?
    幼儿答非所问,似乎不理解教师的问题。教师指着图片说:这些都是羊的图片,它们可以帮助我们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在启而不发的情况下,教师采用了直接告知的策略。启发、引导、鼓励与支持固然都是好的教学行为,但是对于缺乏相关经验的幼儿来说,直接告知也不失为一种经济的方法。这是帮助幼儿积累经验的过程,也是帮助幼儿对有效的学习方法进行有意识反思的过程。)
    2、如果不看图片,刚才还有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知道每只羊在干什么?
    幼:唱歌的时候,在黑板上写字。
    幼:可以画点。
    师:写字、画点都是和图片一样的。
    幼:做动作。
    师(及时肯定):哦,他看到我做动作了。
    师:这次,你们看看老师的动作究竟能不能帮助你们,好不好?
    教师带领幼儿学唱歌曲,并用相应动作表现10只羊的动态。重复演唱两遍。
    师:刚才老师的动作是不是帮助你们了?
    幼:是!
   (教师设计这一教学环节,一方面是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演唱机会,更主要的是让幼儿有意识地反思“看动作,记歌词”这一学习策略的应用效果。)
    四、教师请幼儿尝试用相应动作表演10只羊的不同动态。
    师:小猫数羊群数了那么久还是睡不着。现在我想请小朋友们帮它数,谁愿意来做这10只羊?
    表演前,教师逐个问幼儿:“你扮演的是第几只羊,它在干什么?把动作做出来,摆好造型。”并交代:“唱到哪只羊,哪只羊就跳出来,还要做这只羊的动作。”
    在音乐声中,10个幼儿相继跳出,分别用动作表演10只羊的动态。(两遍。)
   (在表演之前先让幼儿明确自己的身份,并且想好动作,摆出造型,可避免幼儿在演唱的过程中因即兴表演而出现反应时不够,进而造成混乱、焦虑的状况,使幼儿的注意得到适当的分配。)
    五、教师引导幼儿完整听磁带演唱歌曲,帮助幼儿理解为什么唱到“第八只……”音乐就停。
    1、播放完整音乐(A、B两段),师幼一起演唱。
    2、重复演唱B段音乐。教师逐渐退出,用动作提醒幼儿歌词。当重复唱至“第八只”时,教师将录音音乐的音量逐渐减弱,并做睡觉状,且越来越轻地说:“第八只,第八只,第八只……”活动室里十分安静。
    3、教师伸懒腰,并提问:“我刚才睡着了没有?”
    幼:睡着了。
    师:我数到第几只羊的时候睡着的?
    幼:第八只。
    幼:你刚才是数第二遍的时候,数到第八只才睡着的。
    师:你真不简单。
    六、引导幼儿讨论,学习用正确的、健康的心态面对遇到的问题。
    师:你们平常睡不着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呢?
    幼:闭上眼睛不要睁开就可以睡着了。
    幼:躺一会儿就睡着了。
    幼:玩累一点。
    幼:要是你不累的话,可以看一会儿书再睡。
    幼:可以请爸爸妈妈给你讲故事。
    师:你们讲的方法都很好。不过今天小猫又教给了我们一个方法,是什么方法啊?
    幼(众):数——羊——群。
    师:对,数——羊——群。让我们谢谢小猫,谢谢月亮姐姐。
    点评:
    在该活动中,教师使用了很多有效提高“教”与“学”质量的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是在充分考虑幼儿学习需要的前提下设计和使用的。虽然教师将教学活动的重点放在随B段歌曲做动作上,但因B段歌曲的歌词无重复,因而幼儿最大的学习困难还是在记忆歌词上。对此,教师采用了两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动作提示策略和图片提示策略。从“教”与“学”的活动中看,这两个策略是十分有效的。
    由此看来,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前,一定要先研究幼儿,研究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是什么原因造成的,然后对引发困难的主要因素进行调控,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化解这些困难。
   “学习用各种不同动作表现B段歌词,并尝试演唱”,这是该活动追求的一个教学目标。试想在30分钟时间内,幼儿要记住10只羊的动态和出场顺序,并用动作加以表现,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在活动中,我们却看到幼儿始终处于快乐学习的状态,而且这种快乐并不是通过教师的简单刺激而激发出来的一种肤浅的快乐,而是由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快乐,对幼儿的终身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该活动中,教师为了加深幼儿对歌词的记忆,除了让幼儿听、看、思、辨,主动加工图片材料和有意识地关注教师的身体动作外,还有一个教学行为和隐藏其后的理念值得我们关注,那就是在幼儿基本已会随音乐演唱并了解每只羊的动态后,教师不是就此结束活动或转而进入下一环节,而是追问幼儿:“刚才我们唱歌的时候,是什么帮助我们记住每只羊在干什么的?”可见,让幼儿学会歌曲并表演动作并不是教师追求的唯一目标。在教师看来,音乐活动同样担负着培养幼儿成为具有清醒头脑的学习者的任务。教师的这一追问,给幼儿提供了一个反思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也是教师将“教”的策略转化为幼儿“学”的策略的充分体现。可以推测,在幼儿明晰了策略的有效性并有意识地积累了这些记忆策略后,他们日后迁移这些策略并丰富策略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
    这一活动还有一个收获:它使幼儿初步学习用正确、健康的心态面对自己遇到的问题。从活动中看,幼儿在经历了快乐的学习过程后有可能沉淀这样一种人生态度: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可能遇到困难,面对困难,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它,再依靠自己的智慧去解决它。而且该活动在达成这个目标时还具有较强的审美色彩:在幼儿熟悉歌曲后,教师采取由后向前逐次推进的方式,在幼儿从第七只羊唱数到第一只羊时,将录音音乐的音量减弱直至悄无声息,喻示一次比一次提前入睡。如此,一种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便自然渗透在这一极具美感的教学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