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 3 4 5

出皮疹的传染病

  小儿好出皮疹,皮疹为儿童期的一些传染病的重要症状之一,也是皮肤病的常见症状。这里介绍常见的出皮疹的传染病。
  (一)麻疹
  1、原因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普及,发病率已大大降低。婴儿可从母体获得麻疹抗体,因此,6个月以内的婴儿一般不得麻疹,但个别5个月左右的婴儿,由于从母体获得的抗体少,也可患麻疹。接种过麻疹疫苗的一般不患麻疹,偶有患麻疹的,症状也比绞轻。病毒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全年都可发病,但以冬末春初最多见。
  2、表现 发病初期有发热,流涕,咳嗽,眼红、流泪,好像刚哭过一样。 
  发热的2-3天,嘴里有细小如沙粒状的白色小点,周围发红,多见于两颊部黏膜,1-2天消失,如医生看到这种黏膜斑,即可诊断。 
  病儿发热3-4天后,身上开始出疹,先出现在耳朵后、发际边,几个小时后可出到颜面部、颈部,一天内可至躯干,第2、3天出到四肢、手掌和脚底。疹子淡红色,大小不等,稍高于皮肤,称作“斑丘疹”。此疹由稀渐密,有时可融合成片,但疹与疹之间有正常皮肤,皮疹将出齐时,颜色转为暗红。出疹期病儿体温更高,全身症状加重,精神萎靡或沉睡,不肯吃东西。此时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如能安全渡过,体温逐渐下降至正常,全身症状将明显好转,整个病程10-14天,皮疹退后,留有棕褐色的色素沉着,并有糠皮样脱屑,色素沉着可持续2-3周。
  麻疹可引起多种并发症,如支气管炎、肺炎、喉炎、营养不良、多种维生素缺乏、结核病、脑炎等。其中肺炎是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
  3、治疗与护理 麻疹本身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良好的护理有助于疾病的恢复和减少并发症。
  患儿居室应注意安静、舒适,室内应空气清新,通风良好,但也应避免对流风直接吹到病儿。室内温度应适宜,不可过高或忽冷忽热。光线要柔和,应避免强光直接照射小儿眼睛。
  应给小儿勤翻身,擦洗皮肤和清洁口鼻,可多次少量喂水或用淡盐水漱口, 小婴儿可用棉棒蘸温开水或盐水轻轻擦洗口腔,但应注意不要擦破黏膜。眼分泌物多时,可用温开水、生理盐水或4%硼酸水清洗,洗后再滴消炎眼药水,一天3-4次。咳嗽剧烈时可服化痰止咳药。 
  麻疹患儿常有高热,甚至持续不退。麻疹的发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体的自卫能力,可剌激体内抗体的形成,有利于抵抗病原菌的入侵;绝大多数小儿对发热的耐受力较大,如小儿没有并发症发生,病情发展较平稳,即使持续高热,只要体温不太高,在39.5℃以下,一般不用退热药物,如果盲目应用退热剂,体温下降过多,常使疹子出不齐,甚至皮疹突然隐退而易诱发肺炎、喉炎等严重并发症。如体温持续过高,可能引起抽搐、失水、胃肠功能严重减弱等病症时,可适当采取降温措施,如用温水敷额部,擦浴或使用小量退热药,使体温保持在39℃左右为宜。一般不用冰袋敷头,不宜使体温下降过多。高热烦躁时可用小量镇静剂。如出诊期后仍高热不退,咳嗽加重,憋气,面色苍白或发灰,口唇青紫,声音嘶哑,黑眼珠浑浊或失去光亮等,可能已并发肺炎、喉炎、角膜炎等,应立即送医院诊治。
  一些中药有透表发疹作用,有助于疾病的好转。出疹前和出疹期可服用升麻葛根汤,民间常用香菜(鲜芫荽)、黄花菜、黄豆、葱根等煎水服。 
  此外,应注意饮食与休息。
  4、预防 麻疹疫苗可保护小儿免患麻疹,每个婴儿都应接种麻疹疫苗。
  (二)风疹
  由风疹病毒引起,皮疹发生很快,消退也快。发热1-2天全身出疹,躯干多,四肢少,为浅红色斑丘疹,大小2毫米左右,一般于出疹后3天退完。疹后无色素沉着,也无脱屑。耳后、枕部淋巴结轻度肿大是风疹特有的症状。出诊的前一天开始至出疹期有轻微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表现为咳嗽、喷嚏、流涕、咽痛、头痛、食欲不好、发热等,体温大多在38℃左右,大约1/4的病例高达39℃以上,并发症少,大多数恢复很快。无特效治疗,可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做好护理。
  (三)幼儿急诊
  特点是发热3-4天,热退后周身出现红疹,大小2-3毫米,1-2日内全部退尽,不留色素斑,也不脱屑。体温通常骤然升高,达39℃-41℃,但病儿情绪仍好,能逗笑,高热3-4天自然骤退。并发症很少,预后好。无特效治疗,可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对症治疗。
  (四)猩红热
  是小儿感染链球菌后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起病急,突然高热,嗓子痛。皮疹绝大多数发生在发病后1-2日,在几小时内由颈、胸、腹背而迅速到达四肢,遍及全身。典型的皮疹为在全身弥漫潮红的基础上,散在粟粒大小猩红色斑丘疹,稍突出皮肤表面,呈“鸡皮”状,用手指按压可退色,皮疹之间少见正常皮肤。口周显苍白圈,这是猩红热的特点之一。在皮肤皱褶处有紫红色线条。舌肉红色,有小突起,似杨梅状,称杨梅舌。疹退后有小片或大片脱屑。
  猩红热可并发脓毒败血症、肺炎等而危及生命,还可并发心肌炎、肾炎等,应尽量早发现早治疗。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有效药物,应治疗7-10天。如对青霉素过敏,可用红霉素等,疗程也是7-10天。护理除同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外,因其具有传染性,需隔离一周。
  (五)水痘
  是小儿时期常见传染病,发病前2-3周内有水痘接触史,起病急,先见皮疹或同时有发热,一般症状较轻。皮疹分布特点为躯干、头、腰部多见,四肢较稀少。皮疹初为丘疹或红色小斑疹,数小时至1日后大多转为椭圆形、表浅的“露珠”状疱疹,大小不等,几天后疱疹逐渐变干,然后结痂。往往丘疹、疱疹、痂盖同时存在,结痂脱落不留搬痕。
  病情一般不重,不需特殊治疗,应加强护理,保持皮肤清洁,防止抓伤,衣被应洗净并放在太阳光下暴晒消毒。疱疹可涂抹1%龙胆紫。患水痘时不宜用强的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免加重病情。
  (六)带状疱疹
  疱疹聚集成带状,多见于胸、腹、面部或下肢一侧,可伴有发热和局部疼痛。儿童时期预后一般良好。局部可用白酒调雄黄涂抹。若疼痛发热较重,可口服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